九江长江大桥
九江长江大桥始建于1973年12月,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察设计,是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八座大桥,也是当时中国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该大桥是九江地标建筑之一,大桥铁路桥长7675米,公路桥长4460米,江中有桥墩10个,共架设11孔钢梁,最大跨度216米,最小跨度126米。整个大桥设计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独特,雄伟壮观。大桥铁路引桥采用的无碴无枕预应力箱形梁,在中国建桥史上还是第一次。
九江烟水亭
九江烟水亭为九江市著名标志性建筑之一,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唐诗人白居易为江州司马时,建亭于湖心,以《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名为“浸月亭”。北宋寓“山光水色薄笼烟”之意改为“烟水亭”。明嘉靖年间,两亭俱废。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江关督黄腾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烟水亭,即现今烟水亭的由来。明清时期烟水亭建筑屡建屡废,至清光绪年间,烟水亭建筑才形成现在规模。
九江胜利碑
九江胜利碑碑体为欧式方尖型,高度200.6米,是江西省九江市的标志性建筑。碑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钢筋砼筒中简结构,地下2层,地上35层(层高5.6米),184.4米处设观光厅(出入配有秒米高速电梯一部),主体外墙倾斜角度为0.93(6%)。碑体表面外挂大理石,顶部为四棱锥钢结构,外表用真空钢化玻璃罩面,属超高层构筑物混合体。九江胜利碑旨在纪念九江收回英租界,上世纪九江抗洪抢险胜利等重大历史事件而建。
秋收起义纪念碑
萍乡秋收起义纪念碑基座正面为碑文,其它三面按顺时钟方向镶嵌三幅用花岗岩精心镂刻的浮雕,依次为《张家湾的红灯》、《霹雳一声暴动》和《转战上井冈》,展示了秋收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碑柱正面和背面分别镌刻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碑名:“秋收起义纪念碑”和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全词。秋收起义纪念碑既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萍乡市的标志性建筑。
袁州谯楼文物保护单位
袁州谯楼,又称宜春鼓楼,始建于南唐保大二年(944年),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建成,是集测时、守时、授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时间工作天文台。袁州谯楼是抚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主台、南观天台、谯楼北观天台及主台上的谯楼组成。台基占地780平方米,主台高6.05米。台上建有谯楼,通面阔27.3米,通进深11.8米,高10.8米,坐西向东,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
南昌双子塔4A景区
南昌双子塔是南昌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高度303米,双塔地上总面积22.5米,地下总面积为6.5万平方米,包含三层地下室,在塔楼地下各层及首层周边设置沉降后浇带。在设计上,双子塔的形状有着丰富的动态变化,在地面层,大厦平面设计为方形,方便出入;到了顶层则旋转45度,以保证观赏赣江的最佳角度。双塔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与秋水广场、滕王阁组成美妙的景观线,从双子塔A1栋观光厅俯瞰,城市繁华就在脚下,纵览赣江之景,还原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天长共一色。”
和谐钟塔公园
赣州和谐钟塔高113米,外观9层,与玉虹塔隔江相望,立面采用现代欧式风格,内设陈列区、展览区、“时间长廊”、观光平台、旋转餐厅等。钟楼上安装目前世界上较大的机械塔钟,表盘直径达12.8米,超过世界上著名的英国大本钟。主题公园分时区设立古今中外时间、天文方面著名的科学家塑像,塔钟将在每天太阳升起时报时一次,白天每半小时报时一次,整点按时点响钟。和谐钟塔是赣州新的标志性景观,是提升赣州城市品位画龙点睛之笔。
景德镇龙珠阁
龙珠阁建于唐代,后来几度兴毁,现在的龙珠阁是于1990年重建的,是一幢仿明重檐宫廷建筑,采用明四暗七的结构,共6层,高34.5米。现为景德镇官窑博物馆,阁内分为与原官窑相关的资料展示和经由古陶瓷研究所复原的官窑瓷展示两部分。阁内珍藏有大批官瓷珍品,如青花釉里红万件花瓶、明正统官窑巨型龙缸及珠山出土的明代官窑陶瓷珍品等,还有一些官窑史料,对景德镇官窑器的研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价值,是景德镇的标志性建筑。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占地1.7公顷,1977年为纪念“八一”起义五十周年而建,1979年1月8日建成。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为八一广场标志性建筑,塔为长方体,高53.6米,由塔基、塔座、塔身、塔顶四部分组成。塔座正面镌刻“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碑文,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幅反映武装起义的人物浮雕。塔身正面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铜胎鎏金大字。塔顶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汉阳造”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组成。
滕王阁5A景区
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是一座皇家楼阁,一度成为南昌乃至江西的标志性景观。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